最是书香能致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书籍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,增长我们的知识。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,“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、一种爱好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,做到好学乐学”。为此我院特举办“共读 共享 共成长”读后感征集活动。快来看看大家的成果吧!
21级心理一班王铜
莫泊桑的小说描写细腻,很能抓住事物的特点,《羊脂球》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,故事也不是特别的新奇独特,情节也不是很复杂。但是他却在布局谋篇上构思巧妙。十个人的身份各不相同,小小的车厢就像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,反映出了不同阶级的生活状态与价值取向。虽然那些上层人物衣冠楚楚,但他们面对敌人,却一个个自私,软弱,虚伪,不惜牺牲他人来换取自己的利益。这是一个丑的团体,而与其相对的,则是羊脂球为了自己的祖国果断地拒绝。她善良,可以将食物分与看不起她的人,为了别人屈从了敌人。在这里,上等人还没有普通人具有爱国主义,没有他们善良正直,富有同情心。
想到现在的我们,我们是幸运的,没有生活在那非常时期的环境里。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,与人相处都戴着“假面具”,为人处世都贪图是否能从其中获得利益,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非常的暗淡,世间便再也没有了欢笑。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社会存在着,也是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坦诚,互相信任,互相帮助。一点一滴去建造起来的,如果你种下虚情假意的种子,那么你也只会得到薄情寡义的果实。我相信真诚地对待每个人才会快乐。戴着面具以金钱利益的人际关系是令人可悲的,所以我们需要诚心消除隔膜。用诚意去打动身边的亲人,朋友,共创一个和谐,快乐的社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。

21级心理一班闫钰仪
《意林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杂志。我和它的缘分,来自中学时期老师一方面增加我们的知识面,另一方面为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,便用班费购买每一期的《意林》。
我喜欢《意林》,喜欢它内容精良有趣,喜欢它紧跟时又代承载经典,更喜欢它予以心灵的慰藉。在短视频横行的年代,大家迷失了自己。相比沉浸在书中和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,更多人喜欢在短视频里寻找短暂的欢乐。我们不否认短视频的魅力,但它确实横在我们和书籍之间,让我们与书籍的距离越来越远。
趁此次活动,我拾起放得快蒙尘的《意林》,越品读,你越会发现它的魅力。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,什么样的年龄,你都能在《意林》中找到所喜欢的部分。如果你关心时事,那么热点人物,热门话题必定是首选;如果想要感受世间温暖,亲情、爱情、友情、师生情,总有感动你的部分;你也可以通过《意林》,来弥补年少时期,那些未曾说出口的遗憾;还有经典品读、名家散文等等。
我们应当学着在书籍中寻一方天地,找到人生的意义。尤其疫情当下而又春光正好,让我们与书籍来一次久违的“约会”吧!

21级教育一班代琳
翻开《中国当代文学史》,书中记录的作家和他们的文学作品让我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。
读诗人唐湜的文字,他笔下的主人公永远是那么单纯,就如一片光洁的月色,又那么清醒,就如一颗草叶上闪烁的珍珠。他的文字真正拥有那种抚慰人心的力量,让读者走进那牧歌般的世界,感受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。
而作家张中晓的作品则是一个全然不同的天地。他在《狭路集》中写道:“即使狂风与灰土把你埋没了,但绝不会淡忘,当精神的光明来临,你的生命就会更大的跳跃”,他曾经在那个动荡年代饱受欺辱,但他的文字是何等的大气,何等的博大深刻,震人心魄,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与命运抗争的知识分子形象,让我们敬仰!
还有很多作家很多作品都给予了我丰富的精神养料,让我对自己,对他人,对世界有了不同的思考与启迪。现在的我们无法走出校园,无法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;但是我们却可以翻开书籍,静心去读一本小说、一首诗、一篇散文......你会蓦然发现你收获了不一样的快乐!

21级教育二班乔骞
《青春之歌》是一部充满热血,充满理想,积极向上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。这一部作品叙述了抗日和抗战时期,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,经过生活、社会的挫折和困难,改变了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,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,投身到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。全文让我感受到在那个年代,青年学生始终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,与祖国同呼吸,与国家共命运。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,对命运的抗争与信念和对自由、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,让我为之一振,对他们充满钦佩。
《青春之歌》蕴含着作家杨沫的生活原型,将那段不可遗忘的历史永久地保存在了这本书中,赋予了革命战士的热血激情,用红色铭记历史,用字迹叙述历史,将那段可歌可泣的时光传送到无数人的脑海中,唤起了广大青年为国家奉献自己力量的共鸣。
如今当下,我们站在属于我们的时代征程路上,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,我们应该接住时代给我们的接力棒,应当学习林道静等进步青年的精神,结合时代的要求,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,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,演奏我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之曲。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、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,做一名真正服务大家的好青年!

21教育二班赵彦迪
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,不想苟活而最终苟活,不当彷徨而最终彷徨,无论是和平的曙光还是战争即将到来的黑暗都隐秘于雾间,然而久久在在朝代更迭的麻木不仁中待久了,即使被侵略者刺刀刀刃的反光闪了一下,也决不会相信那倒会直挺挺的刺进自己的胸腔里来 。
老舍在《四世同堂》中讲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,可书中却不然分毫硝烟未见任何火光,仿佛只是小羊圈里和平安宁的北平居民有悲有喜的普通生活,只是偶尔的书页间会猛然发现那死于刺刀下的血,身不由己的选择,而战争就这样被浅浅的勾勒出来,从前一提起战争总是一个无比具象的画面 或是毕加索在《格尔尼卡》中绘出的仓皇与残忍,或是影视剧里火光中惨痛的呼喊 ,或是炮火炸起的一片土溅到人们有着悲痛麻木神情的面孔上。
然而老舍却未直接的描述这样的画面,战争在小羊圈亦或是在北平又抽象起来 它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,亦或是一个巨大的齿轮,即使人们厌恶,也不愿意提起可战争确实成了一种推着灵魂向前走的力,它不容每一个渴望和平的北平人拒绝,它将所有人卷入其中,无法视而不见,难以安宁即使是苟且偷安。
侵略者的糖衣炮弹明晃晃的闪在太阳旗下,有人自愿拾起,有人低头不语而故作麻木的灵魂早已被刺痛 。而书中的人则各自有各自的选择,瑞全醒了,带着一颗年轻的心,不肯屈服的灵魂走到硝烟里,无论代价慨然以赴,他不愿麻痹自己,而是选择去寻找一条可以通向一个民族未来的路 钱先生醒了,于是他放弃寻找安然度余生的避难所,即使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,也要带着满身伤痕和一根钢硬的骨头去奔走去做无谓的迎击者,在寂静里呐喊着。
正如侵略者永远堂而皇之地粉饰太平,战争披着羊皮,却啃食着鲜血,残忍地扬利爪凿着一地白骨,永远野心勃勃的贪婪的吞噬着,而战争却也终于逼得一个民族从昏睡中惊醒,,守住了自己的一方小羊圈,战争的黑夜给了那群人黑色的眼睛,要他们去寻找自己民族的新生。
“于天上看见深渊,于无所希望中得救。”民族大厦将倾之际,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,而我们现如今的和平也是无数于黑暗中摇旗呐喊的先辈,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。现如今身处和平盛世,我辈青年更不应忘却战争的苦难,将自己的努力汇入中国梦的洪流中,以盈烛末光增辉日月,尘露之微补益山河。

21级教育二班宫玉莹
花了大概一个星期时间读了《解忧杂货店》这本书,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。《解忧杂货店》讲述了街道上的一家杂货店,只要写下烦恼投进投信口,第二天的电后牛奶箱里会得到回答。而因这一家杂货店,发生了件许多奇妙的事。从第一章“回答在牛奶箱里”开始到第五章“来自天上的祈祷”结束。它将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:翔太、幸平、敦也、浪矢雄至,浪矢贵之,浪矢骇吾等等,他们之间的联系在故事中被铺陈明白。花了一个星期将它看完,发现作者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有烦恼的人因相信杂货店主,才会将烦恼写在纸上交与店主,店主相信他们真的有烦恼,认真对待每一份咨询信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,是种奇妙的东西。但也是现代人缺失的最明显的一种东西了。在书中,除了信任,还有爱。浪失先生与晓子对人间有一份大爱,一个认真回复每一封信,一个为流浪的孩子建立了一个家。敦也三人也因心中有爱而对别人的烦恼视而不见,在冥冥之中救赎了他人。心中有爱,所以对他人的烦恼,不能熟视无睹;心中有爱,所以选择去救赎他人;心中有爱,所以做不到无动于衷。人世间最美好的,便是爱,学会爱,大概是令人难忘的历程吧。在每封回信中,也能看出他们站在人生岔路口,为了抉择而犹豫。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人生。前路缥缈,所以他们选择求助,去咨询杂货店店主。读后感即便一念之间,可能是上天堂,也可能是下地狱。当然,有时候人有烦恼,只因内心深处在逃避某些东西,会犹豫不过是不想面对罢了。而所有的一切,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羁绊。人是群居动物,无法独自生活。人总是互相支撑,又互相扶持着活下去的。“有时伤害,有时相助,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,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。”我想,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吧。正如浪矢先生最后一封来信中所写一般“正因为是一张白纸,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,一切全在你自己。对你来说,一切都是自由的,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,这是很棒的事啊。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,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。相信自己,相信他人,无悔的去选择自己的人生,对人世间心中有爱,无悔的燃烧自己的人生,我想这是一件很棒的事。(教育科学研究院供稿)
